“和田玉收藏市场应该会在今年再次升温”。英合玉器公司副总经理宋广辉先生对2013年的和田玉收藏市场态度乐观。一年前,和田玉市场经历了短暂的蛰伏,然而普遍价格依然是稳中有升。今年和田玉是否适合人们收藏?哪类藏品更适合入手收藏?面对此问题,这位拥有多年经验的和田玉收藏家向本刊分享了他的经验。
收藏价值
宋广辉是因为对和田玉的痴迷走上收藏道路的,多年的收藏也使他对玉器价位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对我们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早年间宋广辉2万元入手了一块和田黄玉,那时候和田玉的价格不像现在这样疯狂,2万元买到的就是很不错的黄玉。当时由于资金周转,他不得不把此玉以2万2千元卖给一位朋友,并向朋友表明日后若想出手他愿花高价买回来。这么多年之后,这块玉还在朋友手里,宋广辉说,现在的市面上已根本买不到那样的好黄玉。
“现在顶级的籽料如羊脂白玉,价格普遍都需2~3万元每克,这种未经雕琢的原石已达收藏级别;局部有瑕疵,但油性和润度都达羊脂白玉水平的一级料,市场价格在1万元每克左右;二级料是3000元每克,这样的料需要经过人工雕琢;三级料的价格会再低一个档次。”
即使是山料,价格也贵了很多。前几年的山料,也就1.5万元每公斤,到了今年,好一点的山料已经卖到了5万元每公斤。
宋广辉是一个纯粹的和田玉爱好者,如同古代追求高雅品位的士大夫阶层一样,他看重的是玉器的本身以及其文化价值。现在由于工作关系他每年都要多次往返于和田几次,也因此亲历了近年来和田玉价格的火爆增长,在他看来,对于这种“只有真正看到和田成群的挖掘机,才能体会玉料资源的珍贵。”
疯狂的开采也使玉器市场良莠不齐,“这往往会使人忽略了真正意义上的精品。”面对疯狂的开采,宋广辉流露出了担忧。
在去年国内的一些和田玉展会上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尽管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但真正购买者却鲜有人问津,一些展商纷纷表示,这与时下经济大环境有关。与流通市场的冷淡不同,上游的原料迅速大量地进入流通环节,如今和田当地挖掘机林立的势头依旧不减。然而下游消费市场的成长速度完全跟不上货品的供应,大批玉器被囤积在了中间商家流通环节,现在的和田玉市场酷似一个巨大的“榄核”——价格开始两极分化,高档的和田玉价格稳中有升,中档玉价格略涨,而低档和田玉甚至已在网站上挂出几百元的促销价格。
针对这一现象,宋广辉表示:“从收藏角度看来,应当挑选具有收藏价值的原石精品及雕刻大师作品。因为从长远来看和田玉的价格肯定往上走。但在目前的市场调整期,只有购买真正稀缺的高端和田玉籽料,以及和田玉艺术品,才能在逐渐趋于理性的和田玉市场中保持盈利。”
奢侈产业
和田玉属于典型的中国式奢侈品,北京奥运会的奖牌以“金镶玉”表达了对中国传统玉文化的尊崇。而金牌中采用的玉料就是广义和田玉的一种。
和田玉的收藏有籽料与山料之分,籽料是在河床里千年不断的打磨冲刷之后形成,好的和田玉籽料,形状、白度、皮色及润度都能称得上精品。如能收上一块形状极佳且瑕疵较少的籽料,十分难得,价格在市场上也很高。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用在料形很漂亮的籽玉身上不是很恰当,存在就可以雕琢成各种精美的器件,相同的东西也可以做很多。但对于许多形状漂亮的籽料来说,任何一款仅此一件,许多藏家舍不得在玉上打眼,就采取用包金或包银的形式来保留住籽料原有的形状。这种天然的不用雕琢即是一块精美的挂件的籽料胜过任何大师的杰作。
与籽料相比,许多山料玉质也是非常好的,价格比籽料稍低,和那些垃圾籽料相比,还是要好得多。近年来,大量的俄料进入国内,其中一些顶级的俄料,玉质比一般的新疆料好,价格却比同一层次的新疆料低得多,可玩性也很高。
“黄金有价玉无价”指的即它的文化性、稀缺性以及具备的独特投资价值,和田玉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价格已经翻涨了1000多倍,由于目前和田玉资源几近枯竭,加之中国传统玉文化的深厚底蕴,业内人士预计在未来10年和田玉依旧拥有巨大的升值空间。
除了能给商家和藏家带来暴利外,和田玉发展到今天,完全可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在玩赏之余,如今许多有识之士也进行了更加理性的思考。怎样将和田玉这样兼具艺术品、奢侈品又具有资源稀缺性的投资对象打造成钻石那样的产业?和田玉是否可以与其古老的玉雕工艺一起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具有责任感的收藏者们探索的目标。
“当下和田玉并没有获得社会应有的重视,掠夺性的挖掘、真假莫辨的和田玉、不规范的监管,这一切带来的和田玉神话实在令人惋惜。”宋广辉也谈到了他的思考,“事实上目前和田玉市场可以说是半自生自灭状态,从勘探、开采领域、加工领域到流通领域,都是如此”。
而对市场的合理约束,则“需要尽早从和田玉文化普及、保护性开发、市场培育、品牌营销、玉雕工艺大师保护以及法律法规完善等各个方面着手进行规划与治理”。只有在这些环节都做到理性、专业,这样才能使和田国玉真正散发出国玉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