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八娱乐圈
最近微博上又有了一个新名词:京城四瘫。
官方解释是这样的:
京城四瘫是网友根据葛优躺沙发姿势为前提,在娱乐圈挑选出的4个坐姿相似的明星,他们是大张伟,鹿晗,易烊千玺,张一山。
什么样的坐姿算得上瘫呢?
看一眼下面的图片,我恍然大悟。
所以----
追根溯源,京城四瘫的鼻祖,还是我们的葛优葛大爷。
而最近刷爆朋友圈的表情包里,也全都是葛大爷穿着骚气的花短袖,站不直也坐不直,浑身上下弥漫着一股生无可恋的味道。
听说文艺青年都这样。
这些表情包,全是葛优去电视剧《我爱我家》客串时贡献的。
据说当时一出场就因为造型太逗,演职人员一度笑场,摄像机都控制不住。
在电视剧里客串一个二混子还能让人记忆点如此深刻的,算来算去,也就只有葛优了。
所以,咱们今天就说他。
记得曾经有记者在采访黄渤时问道:
你觉得你是否能取代葛优?
黄渤是这么回答的----
「这个时代不会阻止你自己闪耀,但你也覆盖不了任何人的光辉。因为人家曾是开天辟地,在中国电影那样的时候,人是创时代的电影人。我们只是继续前行的一些晚辈,对这个不敢造次」
有很多人因为黄渤的这个答案表示对黄渤路转粉。
也有很多大V纷纷夸赞黄渤的高情商,建议他去出一本《说话之道》。
不可否认,黄渤的情商的确高,让人佩服。
但几乎所有人都有意无意忽略了一个事实-----
黄渤说的是实话。
他确实永远无法取代葛优。
1994年,葛优凭借《活着》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他是首位获此奖项的华人演员。
在《活着》里,他演福贵。
从纨绔子弟好赌气死父亲。
到家产输净一穷二白。
再到特殊时期唯唯诺诺,对生的渴望。
每一个阶段,他都刻画的入木三分。
《活着》是一部反映现实的电影,葛优演的主角是一个苦中作乐的悲情人物。
按一般演员接受采访时的“入戏”之说,葛优是应该一整年都出不了戏的吧?
但!首位华人戛纳影帝岂是浪得虚名?
客串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是他在拍《活着》期间给剧组请假过去的。
从苦大仇深到浑身笑点,葛优能切换自如。
这,也是一种功力。
忘了说了。
葛优还是唯一一位跟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姜文都合作过的男演员。
演完张艺谋的《活着》,葛优又在同年参演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
在《霸王别姬》里,他饰演落魄贵族袁四爷。
他为戏曲艺术一掷千金,毫不吝啬。
看向蝶衣的眼睛里满是欣赏。
克制着问出“你愿意做我的红尘知己吗?”
那一刻,袁四爷被葛优演活了。
葛优演过贫下中农,演过落魄少爷,演过无赖混子。
但其实他最为人熟知的,是在冯小刚喜剧电影里的那些小人物。
他的经典台词,小编我张嘴就来。
《甲方乙方》里的那句“地主家也没没有余粮啊”。
《不见不散》里的“我又能看见了!这是爱情的力量!"
《手机》里的“有一说一,我叫严守一”。
每一句经典台词都是葛优给电影留下的烙印。
让人时隔多年依然念念不忘。
在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里,葛优饰演汤师爷。
插科打诨、爱财如命,嘴里没有一句实话。
葛优演的这些角色,每一个形象都天差地别,但每一个都活灵活现。
甚至连周星驰都表示:我跟葛优没得比,因为葛优不只是演喜剧,我看《活着》时哭了,看《不见不散》又笑了,我要多向葛优好好学习。
在冯小刚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里,有专门写葛优的部分。
文中这么一段:
《大腕》拍完后,《纽约时报》的人想采访他,葛爷推说有事一再谢绝。
我们问他:你有什么事?
他说:去大钟寺给父母家的阳台买块地板革。
我们说:这事我们帮你办了。你还是接受人家的采访。《纽约时报》的影响力你又不是不知道,文章登出去对你在海外的发展非常有利。
葛爷说:咳,我到海外发展什么去呀?我连英语都不会说,我就把中国的观众侍候好了就成了。让他们省了这份心吧。
葛优拒绝了《纽约时报》的采访,拒绝了在国外发展的机会,因为觉得自己还没把国内的观众伺候好。
现在的明星却动辄想去好莱坞混个小角色,挤破头也想出镜几秒。
所以,我tm还能说点啥?
从葛大爷身上,小编明白一个优秀演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你把自己的位置放准确了,才能演出更好的作品。
观众才能买你的账。
在这个小鲜肉横行的年代,从不靠脸吃饭的葛大爷才是我心中唯一的男神,没有之一。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安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