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沿着中俄边境额尔古纳河前进的边境小路,全程200多公里。从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的黑山头镇出发,沿着2012年新修的边境公路向北行进,途经室韦、莫尔道嘎,最后到达终点临江屯。
骑行在仅6米宽的边境公路上,来自西伯利亚的风夹杂着独特的边境风光和民族风情扑面而来。在临江屯,平静的月亮泡子仿佛是跌落草原的月亮;莫尔道嘎有国内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这片寒温带原始森林是大兴安岭观赏红叶的最佳地点;室韦不仅是曾经横扫欧洲的蒙古族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自治乡……
2013年7月,当高温席卷了几乎整个中国南方的时候,远在我国北部边疆的额尔古纳河河畔却凉爽宜人。我们一行5人从内蒙古的额尔古纳市出发,经国道301线去往黑山头镇,途经室韦、莫尔道嘎,最后到达额尔古纳河畔的小镇临江屯。
骑行在额尔古纳河畔,从对岸吹来来自西伯利亚的凉风,蜿蜒的边境公路时常紧贴着河畔的铁丝网向北延伸,公路的另一边,是在凉风中起起伏伏的大草原,让人心旷神怡。沿途经过的乡镇,大多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或俄罗斯民族风情,如黑山头是成吉思汗的弟弟萨哈尔封地的都城;临江屯的河边,卡官战灵纪念碑默默守护着民国时抵抗沙俄入侵的英灵;室韦不仅是曾经横扫欧洲的蒙古族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自治乡……
额尔古纳市→黑山头→五卡
骑行在砂石公路上,左边是静静流淌的额尔古纳河,右边是无边无际的大草原,蒙古包珍珠一样散落在草丛间。
从大兴安岭西南麓的额尔古纳市出发,经国道301线往西南方向行进约60公里,就是这次旅程的第一站——黑山头镇。
初闻黑山头之名,脑海里立刻想到的是著名的北朝民歌《木兰词》中的名句:“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过,此“黑山头”非彼“黑山头”,虽然两个黑山头都在内蒙古的草原上,但木兰去的黑头山是今天的阴山,位于内蒙古中部;而我们的目的地,位于内蒙古东北部——从中国地图上看,大致位于“雄鸡”的后脑勺位置。
尽管抵达黑山头时天色尚早,我们依然决定在这里停留一晚,这当然不是为了那句“暮宿黑山头”,而是想去看一看黑山头古城。古城在小镇西北约十公里处,紧挨着一个小村子。在辽、金、元时期,这里曾经十分繁荣,成吉思汗将蒙古国的大将、他的弟弟哈萨尔封在这里,黑头山古城就是哈萨尔封地的都城。700多年过去了,这里早已成为一片荒芜,看不出曾经辉煌的历史,只留下一个周长两公里多的正方形的夯土堆,连断壁残垣都不剩。“黄金家族”曾经的辉煌,也早已一去不返。
带着对历史的唏嘘离开古城。第二天一早,我们便启程向室韦进发。往北经过一座钢架桥,便正式走上了这段由沙土和碎石筑成的边境公路。天公作美,阳光明媚,空气清新,骑行在砂石公路上,左边是静静流淌的额尔古纳河,右边是无边无际的大草原,蒙古包珍珠一样散落在草丛间。这条公路不宽,两辆汽车并行都有些挤,道路颠簸,有些低洼地方还有大雨留下的积水,但这些都不算是很大的障碍,由于没有特别陡的坡,骑行还算轻松。路旁偶尔会出现一根孤零零的路标,因为长年累月的风吹雨打,许多路标都变成了一根柱子。
其实,这时的我们已经身处额尔古纳湿地自然保护区里,虽然时间不允许我们深入到草原和林区去领略这个被称为“亚洲第一湿地”的美丽地方,但是,沿途那些湿地特有的河漫滩、柳灌丛、盐碱草地、“水泡子”和河流的支流已经让我们叹为观止,不禁有些后悔没有在额尔古纳市多停留一天——额尔古纳湿地公园就在额尔古纳市西边不到十公里的山上。
在这条边境公路上,有不少很有特色的地名,例如五卡、六卡等,这是当年满清签署《尼布楚条约》后,沿额尔古纳河东岸设置的一系列的边防哨所而得名。如今,一些哨兵站已经荒废,另一些还依然驻有边境部队。从黑山头到五卡只有45公里,平日骑行两三个小时就能走完。但沿途的风景拖住了我们的车轮,快到中午我们才抵达五卡。五卡比较简陋,就是一个两层军营和山上的哨所,没有提供食宿的地方。需要注意的是,路过这些边防哨所时,哨兵可能会要求检查和登记身份证,并且不允许游客对军营拍照。在五卡稍作休息之后,我们便向着下一个目标七卡进发。
五卡→七卡→室韦
正当蓝天、白云、草原看得有些腻的时候,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田、麦田就适时跳入眼帘,望过去就像一整块一整块的缎子,同伴们亲切地把这一带的景色称为“调色板绿洲”。
离开五卡后,公路离额尔古纳河更近,景色也更加动人。正当蓝天、白云、草原看得有些腻的时候,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田、麦田就适时跳入眼帘,望过去就像一整块一整块的缎子,同伴们亲切地把这一带的景色称为“调色板绿洲”。在这样的天地里骑行,目的不是为了赶路,而是为了一路的风景。九曲十八弯的额尔古纳河在草原上蜿蜒,在快到七卡的时候扭成了一个完美的马蹄湾。在这条通往草原深处的公路上,车辆很少,路上常常只有我们几个人,安静得能听到车轮与砂石路面摩擦的声音。旅途虽然艰苦,但一路的风光却不断地给我们带来惊喜。
晚饭前,我们完成了约46公里的路程,到达了七卡。同样是边防哨卡,七卡比五卡要繁华得多——这里是从黑山头到室韦的边境公路上人口最多的地方。挨着哨所就是农垦单位的一个生产队,有汉人,蒙古人,也有不少俄罗斯族人。最近几年旅游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自驾和骑行的人越来越多,七卡也出现了大量的家庭式旅馆,食宿都很方便。
此外,这里还有通往恩和的班车。从七卡去室韦有两条路线,一是继续沿着边境公路,途经八卡、九卡,抵达室韦,约85公里;另一条是从七卡转道恩和,再从恩和去到室韦,路线较长,必须在恩和停留一夜。我们最终还是抵挡不了传说中边境公路上的绝美风光,决定放弃恩和,从八卡九卡直奔室韦。
依然是傍着额尔古纳河的砂石边境公路,依然是野茫茫的一片大草原,路况比前一天稍差,有好几个长坡,但景色却更美。草原安静而美丽,河流平静而清澈,旅途的劳累也被季风吹散。比起七卡,八卡旁的村庄要小得多,九卡更是只有寥寥几户人家,相比之下,河对岸的俄罗斯居民点要密集得多,心里不禁感到几分遗憾:河对岸的那片土地,在《尼布楚条约》之前,也曾经属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