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东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境内,耸立着一片神秘的峰峦,那便是 “圣洁的松耳石峰”年保玉则。群峰之间,点缀着美丽的草甸、幽深的山谷、潺潺的小溪、高耸的垭口……一支驴行队伍从隆格寺出发,在历经艰险的同时,也饱览了人间奇景,历时5天,最终穿越了这个状若巨大花瓣的秘境……
年保玉则(亦作“莲宝叶则”),藏语意为“圣洁的松耳石峰”,又称“果洛山”,位于青海省久治县索呼日麻乡、白玉乡境内,是当地著名的神山,主峰海拔5369米,终年织雪,附近有面积约8平方公里的高原冰川,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多达二、三十座,大大小小的湖泊180多个。从亿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的那一刻起,年保玉则便在巴颜喀拉山脉东南部逐渐随之上升。你若打开谷歌地图俯瞰年保玉则群山,它那宛若巨大花瓣的形状呈现出的,是一个神秘莫测的秘境,让人心驰神往……
要到达年保玉则,一般有两条路可选:一条是从四川阿坝进入青海,然后前往久治县;另一条是从甘肃兰州经玛曲县前往久治县。玛曲和久治这两个县隔着黄河相望,一个属甘肃,一个属青海。两县政府决心在黄河上建桥,把两县连接起来。但那座桥修了好几年,却只有一副骨架,人可以通行,车却不可通过。结果我们只得租车到桥头,背着背包从这座烂尾桥上走过去,再租车前往目的地。
7月的年保玉则,可以用“五多”来形容:雨水多、云海多、花儿多、旱獭地鼠多、蚊子多。我们计划从西入口(隆格寺)反穿,途经上下文措、德莫措、4350垭口、上下日干措、4600垭口、妖女湖,最后从仙女湖出山。此次穿越原计划4天,实际为5天。穿越队共由6人组成,四男两女:漠北、小云、口哨、千山、明明和我。
1 久治县城→隆格寺→下文措:7月的年保玉则,雨水多得吓人,我们的亲身体验是每天几乎会下两三场雨,短则十分钟,长则会有半天。
一大早,我们包车前往隆格寺。隆格寺属于格鲁派寺庙,系本州拉加寺的子寺,于1982年批准开放。该寺右侧是闻名青南的俄木措湖风景区,左侧向西南25公里处,有果洛地区宁玛派第一大寺——白玉寺,正面即为神山年保玉则。但隆格寺距离实际徒步起点还有12公里,小面包车司机无论如何也不愿再前行了,我们只得下车背包,开始徒步。没想到的是,就是这12公里,直接导致我们的行程增加了一天。
进山的路很平坦,景色优美。然而,在我们慢慢靠近神山的同时,高原反应也在悄悄逼近我们。据说,高原反应是“找高不找低,找胖不找瘦,找男不找女”,这句话虽不绝对,但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们6个人中,最先有强烈反应的是口哨(一个高中时肺活量超够9000的家伙),接着是我和小云,由于负重过大,小云在半路上就呕吐起来;两位女将倒是反应不太强烈,领队也还好。
午后,天空开始飘起小雨,慢慢就变成哗哗的中雨,一直到晚上。
这场雨,拉开了此次“悲惨”穿越的序幕。刚开始,我还很享受在小雨中那种既凉爽又浪漫的行走感觉,但不幸的是,这场“浪漫”持续了4天!直到最后一天,我们才勉强享受了一个晴天。根据对往年攻略的研究,7月的年保玉则,雨水多得吓人,我们的亲身体验是每天几乎会下两三场雨,短则十分钟,长则达半天。从当天的后半段路程开始,我们由兴奋慢慢变为痛苦:长时间的淋雨,导致装备和衣服慢慢湿透,重量增加;脚下的路泥泞不堪,几乎是一步一陷;高原反应导致我们的行进速度越来越慢。队友们渐渐超越过去,我一个人落在后面。我知道大家都在咬牙坚持,当然不想拖后腿,于是调整节奏,开始加速。
天色渐暗,勉强支撑到原定营地的半路上,才在一块平坦的草地上扎下营来。当时除了睡袋,一切都是湿的,根本没有胃口吃东西,立即钻进帐篷躺下,窝进睡袋没一会儿就沉沉睡去了……等我睁开眼,已经是第二天凌晨3点。
2 下文措→上文措→阿尔加措营地:队员小云独自走在河边松软的湿地上,就在他向我们横切的过程中,不慎踏进了松软的泥沼,几乎半个身子都陷了进去……
第二天又是艰苦的一天,我们要徒步到阿尔加措或者德莫措营地。如果徒步到德莫措,距离会很长。一早从下文措营地启程,走不太远就到上文措。此时天空露蓝,云层变幻,我抓住机会拍了很多精彩的照片。
上午,在阳光灿烂的时刻,我们偶遇到一位藏族小伙子。当我们坐在一块巨石上休息的时候,他不声不响地到了离我们很近的地方,问我们来自何方,并好奇地打量着我们的大背包、登山杖等装备。交谈后得知,藏族小伙子叫华旦多杰,家就在日干错尽头的草场上——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有一些藏民进入年保玉则驻扎放牧,大雪封山之前才会出来。华旦多杰盛情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于是,我们看到了成群的牦牛,尝到了甘甜的奶茶,还有美味的青海老酸奶。华旦多杰家有热情洋溢的友谊,有温暖慈祥的阿妈,更有高原人特有的纯真和质朴。
告别热情的多杰一家,我们继续前进。天气阴晴不定,下午5点多,我们临近阿尔加措营地。在沿河上行至经幡处,意外发生了:在离营地还有几百米的路上,队员小云脱离了队伍,独自走在河边松软的湿地上。就在他向我们横切的过程中,不慎踏进了松软的泥沼,几乎半个身子都陷了进去,大喊着需要帮忙。我立即扔下背包、单反等一切碍手的装备,疯狂地向他跑去,口哨也迅速跟在我后面。在离他几米远的地方,也布满了泥沼,我尝试接近他,喊他不要乱动——看过户外探险节目的朋友都知道,陷在淤泥里,千万不要乱动,一定先要镇定下来,这样才会减缓下陷的速度。我终于探寻到一条不太陷的小径,和口哨伸长胳膊拉住他,用尽全力,硬是把他从稀泥里拽了出来!短短几分钟,我们3人都大汗淋漓,在原地呼呼地喘个不停——此处毕竟已是海拔4100米的高处。
到达营地后开始扎营,雨又下了起来。我依然不想吃东西,整整两天,几乎粒米未进。高原反应仍不时折磨着我,帐篷内也潮湿一片,疲劳至极的我躺在睡袋里一动不动,听着雨水啪啪地打着帐篷,辗转反侧了一个多小时,才终于沉沉睡去。
3 阿尔加措营地→德莫措→4350垭口→日干措营地:德莫措,是我们此行遇到的第四个湖,位于4350垭口下不远处,其湖面适中,湖水碧绿,两岸高山耸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