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的旅行发生在两次南极航行之间,从冰雪世界一下子进入热带丛林,再回到白色大陆,三个月中,我只有两个季节:冬天和夏天,这种感觉很奇妙。
2015年1月1号,我正在津巴南部的丛林中和猎人一起追踪,从未想过以这样特殊的方式度过新年。一周的丛林生活,我几乎变成了一个“野人”。坐在没有任何遮拦物的丰田皮卡车斗里,每天颠簸十几个小时。12月是雨季,经常是在雨中淋上两个小时,又在太阳下暴晒两个小时,然后又是一场大雨,蚊虫叮咬更是家常便饭。
与之前在南部非洲Safari的大不相同,看猎人计划如何找到大象、在追踪的过程中保持安全以及靠近而不被发现,了解丛林知识和野生动物的习性,听猎人讲述惊险刺激的故事,有声有色的场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走进非洲,感受她的狂野和美丽。
见识了津巴的美,也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这个国家面临的窘境。近十几年来经济严重衰退,国家公园的管理,旅游经济的发展都无法像周边国家,如南非、纳米比亚、博茨瓦纳等有序良好。当地官员的腐败,对外国游客来说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首都哈拉雷(Harare),进海关时受到无理刁难,这是腐败官员敛财的一个手段,尤其对中国人。也是国人在外希望破财消灾,激起受贿人更大的贪欲造成的。一路上,几乎没有见过中国游客,只有瀑布城还有比较多的外国游客。
津巴贫富差距很大,首都哈拉雷,当地朋友带我们来到有“小伦敦”之称的购物中心SamLevy’s village,这是整个首都最现代时尚的建筑了。从咖啡馆,商铺到超市,消费者多为白人和富有的黑人。哈拉雷旧称“索尔兹伯里”,建于1890年,初为英国殖民者侵占马绍纳兰而建的城堡,并以英国前首相索尔兹伯里勋爵的名字命名。1935年起,重新修建逐步形成如今的规模。1982年4月18日,津政府决定更名为“哈拉雷”,绍纳语中“不眠之城”的意思。
出了哈拉雷,在乡村和其它城市,民风还是很淳朴的,当地人也都非常友善。别看贫穷,我注意到津巴的孩子们,都穿着干净整齐的校服。老穆加贝政府虽然腐败,但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非常重视教育。独立之初的津巴布韦85%以上的公民目不识丁,现在将近九成的人能读能写,是非洲人均受教育水平最高的国家。
南部非洲炙热的阳光下,津巴布韦,这个受上帝恩赐,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本应享受世间所有美好的国度,如今却贫困破败,但谁又能说清楚她的明天会如何呢?梦醒时分,太阳照常在南部非洲的原野上升起。
作者:陈婷(@阿兹猫),人文地理摄影师、旅行专栏作家,著有《婷,在荷兰》和《零度南极》,精通西班牙文和英文,行走包括南北极在内的七十余国和地区的环球旅行者;2012-2016年六赴南极,八次前往北极地区拍摄(两次斯瓦尔巴德群岛、两次格陵兰岛、两次挪威本土北极地区等),是中国第一个拍摄南北极的职业女摄影师。佳能影像文化事业部“大篷车”讲师,多次举办个人专题影展,包括《寒冷的呼唤》《婷,在极地》《秘境北挪威》等极地系列影展,受到广泛好评。
新浪博客、微博:阿兹猫
公众: Chenting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