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大厅真的很牛吗?
金色大厅,全称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也是维也纳最古老、最现代化的音乐厅。
院长其实都不知道为什么,潜移默化的就是认为金色大厅很牛,就仿佛是浮在天上的一个地方。
追本溯源的话,第一次国人熟知这里应该是1987年。这一年,央视第一次转播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金碧辉煌的大厅配上逼格满满的交响乐团演奏,让当时还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国人瞬间记住了“金色大厅”这个词。从此金色大厅在中国就成了音乐圣殿的代名词。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三万欧元,你也可以上台表演
一般来这边演出的分金厅官方邀请和非官方邀请的,只有你被邀请去金色大厅进行对外售票的商演才算是高大上,而非官方邀请的往往是自己缴纳场地租金,来此进行表演,经常会出现厅内没有几个观众的情况,甚至是送票的情况。
在2014年3月9日政协文艺组讨论时,北京交响乐团团长谭利华指出,一大拨中国演出团队砸钱去金色大厅“镀金”;宋祖英也坦言自己“开了个‘坏头’”。
金色大厅的基本场租为三万欧元左右,也就是说只要缴纳20多万人民币,你也可以成为在金色大厅表演过的人。而且付了场租,只要你不把楼拆了,在里面做什么都行。最牛的一次甚至还有舞龙舞狮队来这边表演过。
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文化参赞李克辛也表示:“仅今年前八个月就有133个团体在金色大厅登台,然而维也纳的观众和媒体并不关注。”
这样的金色大厅的确已经从神坛上跌落下来了,不过这并不代表一些知名乐团的表演质量会受到影响,只要是演出者足够吸引人,维也纳人民还是能够买单的。
一个毫不起眼的建筑
金色大厅是国人所熟知的茜茜公主的老公,奥地利皇帝约瑟夫·弗兰茨一世于1863年特意划地所建,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但在维也纳众多古建筑中,它毫不起眼,甚至无人指路的话我们很有可能就错过了。
这里的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古雅别致,但跟国人意想中的那个“金灿灿”的独立建筑相比,的确会有些失望,甚至院长饶了一圈才发现金色大厅的正门在哪里。
见证真实的金色大厅
第一次进入由于已经过了营业时间,我们一行人被这里的工作人员无情的撵了出去。隔天下午再去时 ,发现正门口一位小哥正摆着个台子卖票,生意似乎并没有太好,这跟附近国家歌剧院的一票难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买的是站票15欧一张,坐票最便宜的也要60欧,实在没舍得花这钱。据说这里的站票最低可到5欧,整体票价也会根据座位档次与表演者知名度不同,从30欧到200欧不等。
表演提前半小时进场即可,不用太早去,值得注意的是背包无法进入,需要花费5分到存包台寄存。
金色大厅长48.80米、宽19.10米、高17.75米,总占地面积932.08平方米,共有1744个座位,300个站位,总计可容纳2000人。说实话并不大,不过给人的感觉确实是金光闪闪的,作为世界最知名的五大音乐厅之一,也的确有它的过人之处。
站票需要站在大厅的最后面
据悉,建造金色大厅时“声学”还未被提倡,但建筑师对共鸣与传声有着独到的研究心得,他在高台木制地板下挖空一个空间,仔细计算了楼上包厢的分隔与墙面女神柱的排列,天花板和墙壁使用的是防止静电干扰的建材,可以令厅内的听众不论坐于远近高低,都能享受到一样水平的音乐演奏。
表演的开场前和谢幕时是允许拍照的,但表演开始了就不允许拍照了,场中会有两个人观察,如果你拍照了,对方会过来要求你停止,但不会没收或是让你删除。
正常表演大概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乐队我是真心不知道,反正肯定不是爱乐乐团。这个乐团演奏的曲目大多都是世界名曲,例如《蓝色多瑙河》《匈牙利进行曲》《魔笛》等,以及演出的最后一曲《拉德斯基进行曲》,全场的观众都随着音乐有节奏的鼓掌,画面极为震撼。
就整个表演而言,我认为是非常值得的,即便以一个不太懂古典音乐的人来说,氛围,演奏等等都已经远超过我心中的预期了。如果赶上人并不是很多的时候,买站票的人还可以去座位上看(偷摸的去,实际上不允许,但没人查票)。
总而言之,金色大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特别,它只是世界上众多很好的音乐厅之一而已。之所以国人觉得它很高大上,或许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别的厅吧。
院长真的是实地前往,只求给大家还原真正的金色大厅
作者:疯人院里有什么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欢迎各位病友们在评论区内吐槽撕逼,院长会逐一进行回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