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激昂地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不过,中共中央最早选定的新中国首都既不是虎踞龙盘的金陵南京,也不是古都北京,更不是西北黄土高原的西都长安,而是具有“东方的莫斯科”之称的哈尔滨。1945年8月,苏联红军和东北抗日联军一举解放了哈尔滨,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长达14年的侵占,哈尔滨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而且它一直是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所在地,是我国东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毛泽东非常喜欢欣赏中国地图,在他心目中,中国如同一只雄鸡,而黑龙江犹如一只展翅翱翔的天鹅,哈尔滨市就是这“天鹅项下的珍珠”。考虑到哈尔滨是当时全国最安全的大城市,与苏联最近,便于取得苏联的支援和帮助,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特地批准其为“特别市”,准备在这里宣布建立新中国。
来过哈尔滨旅游的人,一定会对有着70年历史的马迭尔冰棍念念不忘,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历史上马迭尔宾馆曾经对新中国的成立做出过重大的贡献。马迭尔宾馆始建于1906年,是一家由居住在哈尔滨的俄裔犹太人伊·阿·卡斯普出资修建的豪华宾馆,其主体是一座非常典雅漂亮,充满浪漫气息的欧式建筑。马迭尔建成之后就成为了远东地区最豪华的宾馆之一,也是当时哈尔滨第一家涉外宾馆。1946年马迭尔宾馆曾被中共东北局作为招待处使用,是当时解放区的政治会议中心。1948年全国解放在望,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提出“各民主党派、各民主团体、各社会阶层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得到多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的积极响应。作为全国最先解放的大城市,哈尔滨被中央公布为召开全国政协会议预备会议的最佳所在地。
马迭尔宾馆漂亮的欧式建筑。
马迭尔宾馆正门。
宾馆前厅的休息室。
宾馆一楼的酒吧。
宾馆的创始人俄裔犹太人伊·阿·卡斯普。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中国国民政府向当时的国联提出抗议,国联派出的调查团就住在马迭尔宾馆,调查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实。
宋庆龄在马迭尔宾馆居住时的照片。
1948年10月至11月期间,民主人士沈钧儒、章伯钧、谭平山、蔡廷锴、王绍鏊、朱学范等陆续抵哈,并下榻马迭尔饭店。受中央委托,时任东北局领导的高岗、李富春,邀请沈钧儒、谭平山、章伯钧等,在马迭尔饭店二楼一号会议室,就《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举行了三轮会谈。其中一些建议被中共中央采纳,并决定由中国共产党及23个党派团体的代表组成新政协筹备会,确定任务、制定纲领,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中央人民政府。此后不久,李济深、何香凝、马叙伦、许广平、茅盾、章乃器、彭泽民、陈其尤、沙千里、邓初民、柳亚子、马寅初等40余名民主人士也先后辗转到达哈尔滨市。北平和平解放后,民主人士乘专列经沈阳前往北平。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沈钧儒在马迭尔宾馆参加新中国政协筹备会议时的照片。
蔡廷锴在马迭尔宾馆参加新中国政协筹备会议时的照片。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在哈尔滨的照片。
1948年新中国政协会议筹备会议的文件。
1948年新中国政协会议筹备会议的文件。
1948年毛泽东给李济深和沈钧儒的信件。
宋庆龄在马迭尔宾馆居住过的房间客厅。
宋庆龄在马迭尔居住的房间客厅里还保留有宋庆龄当年的照片。
宋庆龄在马迭尔宾馆居住过的房间卧室。
客厅中的鲜花。
从阳台上可以看到中央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