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数中国最有名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当进前十。诗中所说的阳关,就在著名的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处的戈壁大漠之中。阳关的兄弟叫玉门关,兄弟俩一南一北,作为两个最重要的关隘,从汉代开始一直镇守到宋元时期,也被誉为中国最早的海关。阳关建于汉元封四年(前107年)左右,曾设都尉管理军务,自汉至唐,一直是丝路南道上的必经关隘。高僧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就是走丝路南道,东入阳关返回长安的。更有无数的将士,在这里戍守边关,维护着国家的安宁。丝路旅人出了阳关,就算出了国,看不见熟人了,所以就“西出阳关无故人”了。宋代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随之慢慢消亡,只有考古学家,还能看到当年城池的轮廓和建筑痕迹。今天的阳关只留下了一个烽燧,让后人以凭吊这座2000多年前建设的伟大城池。不要轻视眼前这个厨房大小的黄土建筑,如果没有它的存在,中国的地理版图,可能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眼前的亭子当然是新建的,不过在它的下方有条古老的小路,却无比的有名。也许你猜对了,那就是我们常说的“阳关大道”,来这里的游客,在听了介绍后,都会上去走上具有纪念意义的几步。如果仅仅把阳关当做一个文物景点,那么它可看的实物确实不太多,尽管景区里有一个博物馆,依然于事无补。但是,当你看到2000多年前的烽燧,在壮丽的大漠戈壁中,依然昂首向天时,你会被眼前的景物震撼得流泪,你会不由自主地被带进历史中。也许是为了旅游的缘故,在烽燧边上,修建了名人碑文长廊,让游客借助诗文碑帖,发怀古之幽情,也算旅游部门费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