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葡萄牙,才真正的明白为何会有人不懈地主张“借旅游逃避现实”。一路从法鲁北上到波尔图,如果不是亲眼看见那些古旧的房子,走在铺满石子的路上,我就不会在还没离开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再次到来。
葡萄牙位于伊比利亚半岛西部,濒临大西洋。整个伊比利亚半岛气候都十分宜人,适合捧一杯红酒,晒太阳吃火腿。葡萄牙的旅游业不及西班牙,放眼整个葡萄牙华人并不多,里斯本的中国城更是一种“灾难”,犹如十八线小城市的小商品市场。但就是这样一个慵懒、老旧、发展缓慢的城市,却散发着独有的魅力。
葡萄牙之行是从法鲁的清晨开始的,就在渔船还未出发之际,海鸥还在岸边驻足,这座位于葡萄牙最南端的老城就已经舒展开了它彩色的容颜。
本次葡萄牙自驾,是从西班牙塞维利亚自驾入境,因此从南部开始,一路向北,具体线路是:法鲁→埃武拉→里斯本→辛特拉→罗卡角→阿尔克巴萨→巴塔利亚→托马尔→科英布拉→波尔图。
法鲁(Faro),葡萄牙最南端的古老城镇,濒临大西洋的迷人小城。这里温暖的海风,美丽的景色,都让我记忆犹新。
法鲁老城区有古老的卫城墙环绕,还有努斯女修道院、市政大厅、城市博物馆、人种和海洋博物馆、卡尔莫圣母教堂、蓝白两色相间的圣弗朗西斯教堂和老城门雷普索拱门等建筑名胜。
新城区有在清真寺的基础上改建的大教堂。新市区商业大街马路,以红、黑、白相间的石子铺出菱形图案,马路两旁店铺设计、装饰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法鲁大教堂位于历史悠久的老城中心的大教堂广场,是阿尔加夫教区的所在地,同时也是法鲁最重要的历史建筑之一
法鲁教堂有灰白色的城墙,朴素而有整洁的墙面泛着微微圣洁的光芒,象征着天主教的朴素,廉洁。白色的墙边上镶着一圈灰黑色的边框,也展现着天主教的庄严与肃穆。
法鲁的海滩有一种别样的美,在这里你可以在沙滩上行走,在礁石上登高,或者在礁石间找寻贝壳,任由海风吹乱飞舞的发丝。
或者走上乱石堆砌的防浪提,回头眺望两边宁静的沙滩,白色的建筑,蔚蓝的天空,浅色的沙滩,还有波涛滚滚的大海,和脚下拍打礁石的海浪,静静欣赏美不胜收。
修道院位于法鲁大教堂的东南部,是在1519年的时候所建造的,在当时,这一块是法鲁的犹太区。
此外,也有很多罗马时期以及中世纪时期时的一些考古遗迹,因此对考古感兴趣的朋友,一定不能错过这里。
走进埃武拉,罗马人的智慧、哥特的壮观、摩尔风格的华丽,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见证了埃武拉古城的历史。之后,城市的发展与繁华,更让埃武拉成为葡萄牙不同族群争夺的对象至十九世纪。
时间的巨轮无情碾过了葡萄牙的其他城市,而埃武拉仍旧沉睡着,被历史遗忘在阿连特茹地区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是这个遗忘“拯救”了埃武拉,使得埃武拉的历史古迹得到了完好保存。
走在这里,看着不同时期的建筑、大大小小的拱门、残缺不全的城墙,使埃武拉的繁华过去充满了历史的印记。
埃武拉大教堂是12世纪所建的罗马哥特式大教堂,堪称一座拥有绝妙回廊和堆满教会珍宝的博物馆。
葡萄牙的大教堂外观往往都比较朴素,但内部总是富丽堂皇,这座也不例外。黄昏的时候,教堂大门上的雕塑很美很美,是艺术、是文化、还是历史的美…...
人们来到埃武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着来看狄安娜神庙。这个建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神庙,不仅是埃武拉最古老的遗迹,也是全葡萄牙现存的独一无二的古罗马神庙。
真正使埃武拉声名远扬的却是它的人骨教堂。埃武拉的人骨教堂的全名叫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前后历时三十年于1510年建成,当时是作为皇族的祈祷堂,因此正门上方用大理石雕有葡萄牙王徽。十四根花岗岩科林斯式柱子,每根高达7.68米,简洁,有力,威严,具有刺破青天的气势。
人骨礼拜堂建于十七世纪,属于天主教圣方济天主堂的一部分。占地不大,长不到60米,宽度为11米的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创建者为一位半盲的修士,1511年时他为了传达“人生短暂”的宗教意念用教堂墓地里大约五千具尸骨搭建起了这座礼拜堂。
教堂入口处有用120多块人骨做成的蜡台,天花板上铺的是四肢骨,墙壁上的花毯也用人骨装饰,神坛由不同大小的人骨堆砌而成,图案则由肋骨镶嵌。墙壁主要由肢骨镶嵌而成,分别有两种排法:肢骨插入墙体或横镶在墙上,也有许多颅骨不规则镶嵌其中。
在这里四处可见十字架、王冠、垂带等装饰,均由各部位的骨头拼凑而成。但令人惊奇的是这些骨骸均是成年男人的,而且上面有钉眼和被刀剑刺过的痕迹。走进阴暗的礼拜堂令人有些毛骨悚然后背发凉:两壁和八条厅柱完全由人骨镶成。
“
葡萄牙人都说“没有看过里斯本的人等于没有见过美景”。它是世界上最壮丽的自然港口之一,大航海家在此扬帆起航。当夕阳西下之时,里斯本骄傲地展现她的宫殿、教堂以及老街,依旧让人记起当年的黄金时代。
”
古城区有最古老的电车。当欧洲大部分的城市开始停用电车时,里斯本也停运了大部分电车线路,最终保留下了 5条线路和大约 60辆老电车。
什么是里斯本这个帝国之都的标志呢?有人说,不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修道院,不是贝伦塔,更不是摩尔人的城堡,是里斯本的有轨电车,确切说,是里斯本的28路有轨电车。
里斯本的28路电车也许比任何建筑都更能表达这座古城的风情,明亮的黄色车身短胖,穿梭在老城区最热闹的地方。坐在窗户旁,看到哪里漂亮,摇摇车铃就能立刻下车。黄色电车在斜坡小路上穿行,伸手似乎就能触到旁边的房子。
古城广场上一处手抱航船的雕塑,属于里斯本的大航海时代似乎从未结束过,它依然成为一种精神,贯穿在这个国家的灵魂中。
4月25日大桥可以说是里斯本一张重要的名片。它横跨在特茹河上,将里斯本和对岸的阿尔马德连接起来,全长2277.64米。
4月25日大桥和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由同一家公司承建,它们不仅外形十分类似,巧合的是这两座桥都位于不同大陆的西海岸城市。
4月25日大桥南端的青山上,坐落着一尊高达110米的大耶稣像。看到这个,让人不难想起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基督像。这两尊巨大的耶稣像,一个在南半球,一个在北半球,一个在曾经的宗主国,一个在昔日的殖民地。
贝伦塔,矗立于特茹河北岸,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是葡萄牙古老建筑之一,此塔不仅是见证葡萄牙曾经辉煌的历史遗迹,它的独特建筑风格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它带来了世界各地旅游观光者,是里斯本最上游客镜头的一个风景点。历史上被用作海关、电报站、甚至是灯塔,也曾利用贮藏室改造成地牢作为监狱。在大航海时代,也是航海家们的起点。
里斯本的航海纪念碑,造型优美,宏伟壮观,远看好像航行在碧波万顷中的巨型帆船。碑上刻有亨利及其它80位水手的雕像,船头站立者即为亨利,其后为其助手加玛,两旁是一些随同出发的航海家,以及葡国历史上有名的将军、传教士和科学家,颇具气势,再现了当年葡萄牙航海家周游世界、搏击风浪的英雄壮举。
热罗尼姆斯修道院,无疑是里斯本最大的亮点。它是在葡萄牙全盛时期,经历100年时间才建成的伟大建筑,是葡萄牙最华丽雄伟的修道院。
进入教堂,不禁发出惊叹,雕刻有精美花饰的复杂柱式和伞骨般的拱顶,就着琉璃花窗撒入的七彩光芒,如入仙境一般!
在里斯本老街区看到太阳有三个办法,一是爬到城市的最顶端,去圣若热城堡,居高临下,看得见整个里斯本,二是找到那些极具欧洲特色的广场,广场在里斯本,一如群山里出现的几个露天池塘,让人得以约会阳光;三则是去大西洋海边。
里斯本与大西洋共舞,没有过分的张扬,更不柔弱,她如精神的女骑士,精致而又明艳。这也是里斯本这座城市的精气神所在。
如今大西洋依旧浪花层层的冲向海岸,但永远冲不掉这座城市古老的记忆。微风轻吟,涛声低沉,忍不在大西洋的夕阳下起舞。
“每个到葡萄牙游览的客人,罗卡角是必然的选择,这里是欧洲的‘天涯海角’,是远航的水手们对陆地的最后记忆。”
纪录片《大国崛起》如此描述罗卡角,这个毗邻大西洋的葡萄牙海岬。地处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以西,罗卡角为葡萄牙最西端,亦是欧洲大陆的最西点。这一地理坐标使罗卡角充满了纪念意义,令人一心向往。
摩尔人城堡位于辛特拉圣玛利亚圣弥额尔堂区的一个山顶上,是葡萄牙最知名的一座中世纪城堡
佩纳宫是欧洲浪漫派的代表。整座宫殿足足占据了一个山头,矗立在Sintras山的最高处。树林极为茂密,像绿色的海洋。是国王的行宮,是一处避暑胜地,也被称只为国王的夏宫。
集多种建筑风格为一身有哥特式风格、曼怒埃尔风格、文艺复兴风格以及东方风格、整座宫殿依山而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层次丰富,像一座被缩小的城市,奇特的外观,艳丽的色彩,她散发着神话般的美丽。
只是,佩纳宫作为帝王的宫殿,多了几分秀气少了几分霸气。参观过的游客都不约而同地认为,佩纳宫仿佛是童话中的城堡,又好像是用五彩六色的积木在山上搭建的小屋,造型十分独特。
阿尔科巴萨修道院,建于公元12世纪末,由教堂、5条回廊、7间宿舍、外来者住所、厨房和食堂组成。教堂简朴、庄严,鼎盛时期有999名修道士。
这座修道院是葡萄牙历史上第一座哥特式修院,也是规模最大的教堂。198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传统天主教派的修道院,它的外观并没有太惊艳,外面看起来小小的,毫不起眼。一旦你走进那扇大门,就忍不住屏息凝视起它。
阿尔科巴萨修道院以哥特式建筑为主,又混合了一些曼努埃尔式风格。
曼努埃尔建筑风格(The Manueline Style),特指十六世起初曼努埃尔一世时期流行的一种带有葡萄牙特色的晚期哥特式建筑。
这种风格的特点是装饰繁复,无所不用其极,大量堆砌象征航海,地理发现和宗教的元素,比如六分仪,缆绳,锚链,桅杆,贝壳,海藻,橡叶,玉米棒子,基督会十字等等。
修道院中的放着两个石棺,PedroⅠ之墓为阿尔科巴萨Alcobaca的皇家之墓,已故主人的脚边通常会雕塑一条忠实的狗。PedroⅠ由六个天使簇拥着,狮子是皇权的象征;Ines de Castro之墓,同样是哥特式风格的雕塑,但更柔美。两个墓碑相互对望,两个人的脸也同样对望。
巴塔利亚修道院是为感谢圣母帮助在1385年战胜卡斯蒂利而建。工程从1386年开始,由15位建筑师,历经七代国王,一百多年建成。
巴塔利亚修道院由大殿、礼拜堂、钟楼、墓地等组成,建成后历经多次扩建,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主楼为3层建筑,底层是拱形大门,没有窗户,旁边与带阳台的平顶房相接。
门廊上镌刻了线条复杂、苍劲有力的木浮雕,其风格与法国博尔戈尼亚地区的哥特式雕刻相仿。
托马尔 (Tomar)曾经是圣殿骑士团所在地,是一座有着丰富艺术与文化魅力的城市。
也许是因为圣殿骑士团的存在,这个城市的夜景更是显得格外神秘。
基督会院规模宏大,设计风格最初是象征着骑士团的征服历程。
内部结构错综复杂,一共有八个回廊,建在15世纪和16世纪,主要是双层的多边形建筑模式。祈祷室的东北部有恩利克王子时期建造的二道回廊,一个是"公墓回廊",用穆哈德尔风格瓷砖砌成,被认为是葡萄牙哥特式建筑中的精品;另一个则是"洗濯房回廊",是葡萄牙建筑中最早出现的双层式回廊。
曼努埃尔一世时,建筑师迭戈·德阿鲁达将祈祷室的一半改建成教堂的宽敞前厅;另外一位著名的建筑师若昂·德卡斯蒂利奥设计并建造了修道院房屋居室、餐厅、酒窑等设施,整个教堂仅有一个多窗的大厅,因为位于祈祷室西墙,故称为"西窗"。
科英布拉,这个葡萄牙中北部的小城,在一片山坳之中面对大海,已经缄默了太久。那些古老的房屋,破败华丽的大门,散发着霉味的书籍和欢喜无忧的少男少女,在无限晴好的暖阳里,睡意绵绵地等待着另一个落日。
并不是每个人都希望在葡萄牙读大学,但是当你走入科英布拉大学时,或许会改变主意。
科英布拉大学不许拍照,你只能用眼睛默默铭记。
而科英布拉大学的图书馆,堪称这个城市的瑰宝,来到这个大学的人,都会来此参观,甚至连哈利·波特迷都会爱上这个欧洲最有魅力的图书馆。
科英布拉大学不仅仅是一座用来敬仰的文物,也是今天欧洲“活着的著名大学”之一,只是校舍和教学区已经不包含文物中了。
科英布拉大学的图书馆,属于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馆内装饰金碧辉煌,气魄宏大而典雅。当时的国王为了建造科英布拉大学,让出了皇宫而改建的。
这里不仅仅是一所大学,葡萄牙的文化宝藏都汇聚在这个并不高调的博物馆中,包括一座真实的教堂遗址。
波尔图,一个始于葡萄牙之前的古城,一个有着山海意境傍身,却又披着浓墨重彩的艺术慢调之乡。它也许很难让你一见钟情,但漫步在河岸高高低低的小巷里,轻嗅着空气中弥漫开来的葡萄酒醇香,不经意间,你会发现,原来早已爱上了它。
圣灵教堂就位于老城区的步行街,其最有特色的是教堂的蓝色青花瓷外墙·跟波尔图的天空融入一起非常美,里面也是很华丽高贵。
作为葡萄牙最古老的书店之一, 莱罗书店早在1906年就已开始营业。这座新哥特式风格的书店,因其精美绝伦且富有古典艺术气息的内部装潢而入选“世界十大最美书店”。
就连全球知名的魔幻小说《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也曾在书店二楼的咖啡座构思写作。其后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拍摄,更是选景于此。
作为波尔图市中心的地标建筑,高耸的牧师塔仿佛是历经沧桑的垂垂老者。百年来,它是过往船只的灯塔,是整个波尔图的城市符号。
虽然76米的塔高,已不再是波尔图最高的建筑,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的观景地位。只要你耐得住性子,沿着塔内狭窄的楼梯一路攀爬,它就会把整座波尔图的美景呈现在你的面前。
教士教堂是波尔图的一座巴洛克教堂,我们进去的时候人并不是很多,只有三三两两的人坐在座位上轻声吟唱着圣歌,这一刻,仿佛自己的心都被洗洁。
城区的狮子广场,中央的狮子雕塑历经风雨的洗涤依然威严壮观。
去杜罗河一定要在晚上去,因为沿途有大约50家波尔图酒窖,世界上大部分的波尔图酒都在这里酿制、储存。你可以一边品尝着波尔图酒,一遍享受着这难得的片刻安宁。
大桥虽然是钢铁制造,但因为结构的关系,显得非常轻盈灵动,从任何个角度看去都是一道风景,像是横卧在杜罗河上的埃菲尔铁塔。
晚八点钟光景,迎着落日余晖信步桥上,观赏两岸怡人风光,感觉岁月就此停驻。
葡萄牙是一个容易被旅游者忽略的地方,然而这里却有着傲人的历史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有一万个理由值得让你来观赏。
但是在这里你可以乘着叮叮车漫游里斯本老城,在大西洋最西端疯狂自驾奔跑!
每天都是一次新的旅行,每一个和我们走过一段的人都值得感激。“生命,不长不短,刚好够用来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时间:2017年6月16-22日
地点:葡萄牙
器材:SONY A7RII、SONY Vario-Sonnar T* 24-70mm f/2.8 ZA SSM
canon EF 11-24mm f/4L USM、TS-E 17mm f/4L、EF 8-15mm f/4L USM
vivo xplay6
Nisi 150 Holder System、Nisi Nano IR ND1000(3.0) 150*150mm
摄影:冰沁于心